本书是著者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研究”和北京大学王缉慈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成果。 本书引入演化思维,系统研究中国产业地理格局,分析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随时间的变化,对比不同空间尺度上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比较研究了大中小类产业的地理集中或集聚。在揭示中国产业地理集中和集聚的形成机制时,既接受并验证一些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解释中国产业地理集中或集聚的适用性,还寻求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强调经济转型背景下产业地理集中的特殊性。
贺灿飞 男,1973年1月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于1994年和199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8月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重点领域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劳动力流动和产业经济等。现为美国地理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会员。1997年——1 998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2001年一2003年为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大学助理教授;从2003年1O月起,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采用普查数据和统计数据,对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与集聚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总结了中国制造业地理格局的时间与空间变化模式,揭示了中国制造业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地理集中和集聚的形成机制,验证了产业地理集中和集聚的经济有效性。中国制造业在市场、政府以及全球化等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空间重组。本书在全面综述产业地理集中和集聚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基础上,建立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与中国产业区位的理论关系。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代表性.. 中国经济转型逐步引入了市场竞争和全球化力量,同时给予了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自主权。经济管理免费下载电子书《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集聚》的作者贺灿飞和科学出版社为本书的写作出版都付出了很多汗水。贺灿飞完成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集聚》在线书籍介绍。本书批判性地吸纳西方主流经济理论解释中国产业地理集中和集聚现象,但更突出中国经济转型及其制度特殊性对产业地理格局重组的影响。
本书可供管理学、经济学、城市与区域、地理学等领域内的研究人员和学生阅读。
第二章产业地理集中与集聚研究方法综述
第一节 引言
经济活动通常集中在少数地区,产业地理集中的原因可能包括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等(Surico,2003)。产业地理集中反映产业产值或就业集中在少数地区,但产业地理集中可能是由于内部规模经济或资源优势导致少数几个大企业在少数区域的集中,也可能由于外部规模经济吸引大量中小企业而导致的地理集聚,即产业集聚;而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地理聚集称之为产业集群。因此产业地理集中的概念最广泛,而产业集群既涵盖产业联系又包括企业地理接近。
近年来,产业地理集中研究成为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他们发表了大量关于产业集中的研究成果。这些实证研究的一项关键任务就是找到合适方法来衡量产业地理集中程度。文献中使用了许多衡量产业地理集中的系数,一些衡量产业的总体地理集中程度,另外一些控制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的影响,衡量产业地理集聚;一些是基于区位理论提出的,另一些则缺乏理论基础,仅是统计参数;一些基于行政单元,另一些基于连续空间。为了辨识产业集群,学术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了许多定量辨识方法,如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图谱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基于产业空间分布的空间联系与空间相关分析和区位商法等。pdf电子书《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集聚》由网络收集整理而来,著作权归属于原书作者贺灿飞和出版商,在此也要感谢科学出版社,感谢您阅读《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集聚》。